【大公司】25家市值千亿美元公司的共同规律 (续中集)
【大公司】25家市值千亿美元公司的共同规律 (续中集)截止到2014年1月1日,市值在1000亿美元以上,成立时间在1900年之后的,非行政垄断型企业,有以下这些:
1911年,IBM,市值1989亿美元,IT科技
1916年,波音,市值1028亿美元,航空航天
1921年,斯伦贝谢,市值1163亿美元,石油服务
1923年,迪士尼,市值1297亿美元,文化娱乐
1933年,丰田,市值1879亿美元,汽车,日本
1956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市值2900亿美元,金融投资
1962年,沃尔玛,市值2524亿美元,商业零售
1963年,康卡斯特,市值1341亿美元,文化娱乐
1968年,英特尔,市值1266亿美元,IT制造
1969年,三星电子,市值1914亿美元,IT制造,韩国
1972年,SAP,市值1015亿美元,IT软件,德国
1975年,微软,市值3095亿美元,IT软件
1976年,苹果,市值5107亿美元,IT科技
1976年,VISA,市值1392亿美元,金融服务
1977年,甲骨文,市值1678亿美元,IT软件
1978年,家得宝,市值1135亿美元,商业零售
1982年,沃达丰,市值1892亿美元,IT电信,英国
1984年,思科,市值1159亿美元,IT制造
1985年,高通,市值1233亿美元,IT制造
1987年,吉利德科学,市值1149亿美元,生物制药
1995年,亚马逊,市值1827亿美元,IT互联网
1998年,谷歌,市值3714亿美元,IT互联网
1998年,腾讯,市值1125亿美元,IT互联网,中国
1999年,阿里巴巴,市场估值1200亿美元,IT互联网,中国
2004年,facebook,市值1411亿美元,IT互联网
——以上25家全球顶尖企业,你能看到什么呢?
英特尔的故事同样有趣。
1947年,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工作的工程师肖克利发明了晶体管,这项技术的发明是现代IT工业的里程碑式创新,肖克利也由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但创新并不是企业成功的必然保证。1955年,肖克利离职创办了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吸引了大批才华横溢的年轻工程师加入。只是在糟糕的管理之下,这家新生的企业很快就分崩离析了。号称“八叛逆”的八位传奇工程师再次离职,合伙成立了硅谷早期声名显赫的仙童半导体公司。1968年,“八叛逆”中的诺伊斯和摩尔再次离职,成立了英特尔。
1971年,英特尔推出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1980年代成为IBM PC的芯片标配,此后随着个人电脑产业的兴起而不断发展壮大。
英特尔的成功,不可否认是技术创新的成功,从微米到纳米制程,从4位到64位处理器,从奔腾到酷睿,从硅技术、微架构到芯片与平台创新,在IT计算机行业的最前沿技术领域,英特尔一直是创新的领导者。
英特尔的成功,同样是管理的成功,正是安迪葛洛夫这位优秀的管理者加入,使得英特尔没有再次重复肖克利和仙童公司的覆辙,在半导体行业实现了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壮大。
英特尔的成功,同样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成功,没有肖克利,没有IBM,英特尔无法获得今日这般显赫的传奇。
IBM同时孕育了SAP的成功。
1970年代,是IBM大型主机风行的时代,IBM通过出售大型计算机给企业客户,并且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软件解决方案,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五位IBM德国分公司的软件工程师认为,为每一个企业重新开发软件,费时费力,不如设计一套统一的标准软件提供给客户更好。他们的建议遭到了IBM决策部门的拒绝,很明显,这样的方案最终将损害IBM的利润。无法实现理想的这五位工程师最终选择了离职创业,他们推出的企业标准管理软件很快就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蓝海市场。
SAP的成功告诉我们,如果你发现了客户的痛点,而市场又无法满足时,只要你能够拿出切实可行的创新产品,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IBM还是甲骨文的摇篮。
1970年,IBM的研究员埃德加考特发表了一片著名的论文《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奠定了关系型数据库软件的理论基础。但是IBM的软件部门因为立足于层次式数据库软件,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利益关系而迟迟不愿意推出相关的产品。
1976年,为IBM开发软件的埃里森读到了这篇论文,立马意识到其中的巨大商业价值,立马拉上两个同事创办了甲骨文公司。甲骨文的软件一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并且很快获得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和海军情报所的订单。从此之后,甲骨文公司一直引领着数据库软件市场的发展,并且伴随着数据库软件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而不断壮大。
甲骨文的成功告诉我们,一旦意识到市场机会,执行比埋头研发更加重要。
IBM的地位如此重要,几乎所有IT产业上的明星都与她有着纠缠不断的故事。
苹果的兴衰起伏,尤其让人唏嘘。
1976年,两个电子产品DIY发烧友乔布斯和沃兹在车库里创办了苹果公司,他们的小型个人电脑一开始就以令人惊艳的创新在市场上受到瞩目,并迅速成长为PC市场上的早期领导者。但是很遗憾,只有创新而缺乏优秀管理能力的苹果最终被IBM打败了,创始人乔布斯也被迫离开,在1990年代成为一家被人遗忘的公司。
苹果的早期失败再次告诉我们,创新的产品只能带来短暂的辉煌,但市场的较量是持续的,只有优秀的管理配合持续的创新,才能保持长盛不衰。
1997年,濒临破产的苹果公司将在市场上久经打磨的创始人和灵魂乔布斯重新请回,一场商业史上最伟大的王者归来开始上演。从ipod随身听,imac个人电脑,macbook air笔记本电脑,到iphone手机,ipad平板电脑,苹果公司以持之以恒的创新精神,不断刷新着世界对于完美科技产品的期待。
2011年,随着乔布斯的逝世,苹果的创新精神似乎也逐渐远去。
苹果公司的成功,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创新的启示,更是如何保持持续创新的难题。
思科对这一点有着自己的解决之道。
1984年,思科系统公司由斯坦福大学计算机中心的两位主任创办,他们最早设计了叫做“多协议路由器”的联网设备,将校园内不兼容的计算机局域网联通成一个网络,从此开创了互联网时代。
立足于不断壮大的互联网设备市场,思科获得了飞速的成长。但是他们很快认识到,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光靠自身的研发是不可能持续保持技术的领先的。
怎么办呢?思科的解决方案是:收购。通过早期建立的领先积累,不断在市场上收购新兴的技术和团队,然后通过自己的庞大分销渠道,在行业中确保了长久的领导者地位。简而言之,思科专注于成为一个创新科技产品的分销平台。
思科的成功,是创新者的成功,同样也是收购策略的成功。
高通则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
1985年,高通公司成立,早期主要从事移动通信技术在运输行业的应用服务,1989年最早推出了基于CDMA技术的移动通信解决方案,从此成为这个新兴的通信行业的标准制定者。从2G到3G到4G技术的演进发展过程中,高通公司累积了4000多项CDMA专利技术,始终主导着移动行业的技术发展步伐。
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来临,高通的移动微处理器第一个支持安卓操作系统,随着安卓的广泛普及,高通也成为了移动芯片行业的霸主。
高通的成功,和英特尔的成功是很像的。在一个高技术领域,通过高投入的研发,遥遥领先的技术水准,广泛的专利壁垒,封杀了几乎所有的竞争者生存的空间。除非行业发生大的变革,高通的地位就是无人可以威胁的。
随着IT技术的日益普及,很多传统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谁能够适应时代,最早将IT技术引入到传统行业,谁就获得了颠覆巨头的能力。
沃尔玛就是这么做的。
1963年,家乐福在欧洲推出超市大卖场的商业模式,沃尔玛很快就将它拷贝到美国去。1980 年代沃尔玛再次率先引入新兴的IT技术,对物流和库存进行了全面流程改造。在IT技术的帮助下,沃尔玛的连锁扩张战略得到有效执行,大规模的全国性铺开分店,又进一步降低了渠道成本。规模优势一旦建立,在马太效应之下,对传统百货渠道的蚕食一步步加强,最终在1990年代超越了百年老店西尔斯百货,成为新一代的零售之王。
沃尔玛的成功,是适应市场的成功,及时引入新兴的商业模式,及时引入最新的IT技术,强化流程管理,降低成本,从此不断走向强大。
家得宝的成功法则和沃尔玛如出一辙。
家得宝1978年成立,1983年开始引入IT校验技术,通过仓储和物流的流程改造,以连锁建材百货店模式改造传统的建材流通渠道,从此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家得宝仅仅用了20年时间,就发展成为仅次于沃尔玛的全球第二大零售巨头,其成功的秘诀和沃尔玛一样:引入全新的连锁仓储店商业模式,引入IT技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最后通过规模优势实现不断壮大。
金融行业通过引入IT技术诞生了VISA。
VISA的前身是美洲银行的支付业务部门,1958年推出第一张具有创新循环信用功能的BankAmericard卡,1973年推出电子化授权系统,1974年推出电子清算和结算系统,1976年改组为VISA银行卡公司,向国际业务扩张。1983年,VISA推出全球ATM网络,让世界各地的持卡人可以全天候24小时在自动提款机上提取现金,为现代商业和休闲旅行带来了便利。1993年,率先将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电子支付,有效降低了信用卡的欺诈风险,确保金融安全。
VISA的成功,是金融支付行业率先引入IT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应用,走向蓝海市场的典型。
新兴行业不仅是IT技术,还有生物基因技术。
近一百年,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医药行业的市场越来越大,但是全球顶尖的医药公司几乎都是19世纪成立的化学制药先驱。
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传统的化学药对某些病毒的治疗一筹莫展,比如艾滋病和癌症等。这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谁先在生物基因技术上获得突破,谁就有可能获得伟大的商业机会。
吉利德科学就是这么一家走在科技创新前沿的公司:1987年在硅谷成立,是近二十年来新兴的唯一一家来自非IT行业的顶尖企业。从目前的临床测试来看,吉利德离成功的门槛已经越来越近。
吉利德科学的成功,是医疗行业生物制药科技革命的代表,是向艾滋病等抗病毒药蓝海市场拓展的代表。
新兴的技术带来了巨大的蓝海市场,但是如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注定了只满足于本土市场是无法进入顶尖企业行列的。
沃达丰就是一个成功的跨地区扩张案例。
沃达丰1982年成立,早期是英国拉考尔电子公司的一个移动电话技术部门,1985年独立出来,建立了英国第一个模拟信号网络,到1987年沃达丰已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通信服务公司之一。
但是英国的市场空间毕竟有限,1999年沃达丰和美国的airtouch通讯公司合并,2000年再次和德国曼内斯曼公司合并,从此一跃成为欧美市场第一大电信服务公司。
沃达丰的成功,首先是立足于移动通信市场的成功,在移动通信取代传统固话通信市场的大环境格局下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其次是金融并购策略的成功,通过英国-美国-德国三大市场的规模扩张战略获得进一步的规模优势,从此跻身顶尖企业行列。
落后地区的企业要想跻身顶尖行列,进入美国市场是非常重要的。
丰田的成功之路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
丰田汽车公司1933年脱胎于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的汽车部,作为汽车工业的后来者,第一桶金来自1937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陆军卡车订单,1950年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46亿美元巨额订货,让丰田再次打了鸡血,从此飞速发展。
从一开始,丰田就认识到,作为汽车行业的后来者,不可能在技术创新上跟欧洲、美国的巨头抗衡,因此强化管理、降低成本、以经济型节油性的小车与西方巨头展开差异化竞争,就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丰田发展出了“精益生产管理”模式,1966年推出的低价经济型车“花冠”大获成功,从此奠定了在日本汽车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1973年和1979年的两次石油危机,使得美国汽车市场发生了巨大的格局变化,大型车滞销,经济型节油性小车畅销,美国的汽车巨头一下子就懵了,丰田抓住契机,全力进军美国,先后推出了专为美国市场开发的佳美和凌志车型,从此鲤鱼跃龙门,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
丰田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盲目创新,成功必须建立在比较优势之上。在缺乏创新能力的情况下,在早期可以将低劳动力价格和精益管理作为优势,重点开拓低端市场,然后耐心等待市场格局的变化,在机遇到来之时实行弯道超车。
韩国的三星电子同样是这一策略的优秀执行者。
三星电子公司1969年成立,是1938年创办的三星公司进军IT行业的子公司。1970年代,三星电子开始进入冰箱、洗衣机和电视机领域,1983年进入内存芯片领域,1997年进入手机行业。
三星电子能够不断扩张,进入美日巨头垄断的家电、半导体和手机行业,并且发展壮大为行业领导者,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善于学习,在早期以低劳动力价格优势,一步步挤压抢占西方巨头的市场份额,这是三星在家电和半导体行业获得成功的关键。
在手机领域,三星一向以外观设计多样化著称,在非核心技术上与西方巨头展开差异化竞争,等待弯道超车的机会。从1997年到2010年,三星等待了十三年,直到智能手机时代来临,苹果颠覆了传统的手机行业,却墨守成规以不变应万变,三星抓住机会推出大屏智能手机,满足了市场多样化的产品需求,从此崛起为新一代的行业领导者。
三星电子的成功,和日本丰田汽车的成功是一样的,作为一个来自发展中地区的技术落后者,要想超越巨头,只有通过低成本价格优势和差异化竞争,在市场发生巨大格局变化中及时抓住机遇来获得成功。
最近二十年,全球信息产业革命进入互联网时代,随着技术的革新,成功的顶尖企业不断涌现。
亚马逊。
亚马逊公司1995年成立,是世界上最早一批的电子商务公司之一。但是,在2000年的网络泡沫破灭后,几乎所有的同类型公司都破产了,只有亚马逊公司,从一家网络书店向电子产品、影音软件、各种品类的商品不断扩张,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
早期的亚马逊并不是发展速度最快的电子商务公司,却是经营最稳健,管理最严格,资金运营效率最高的公司,正是这种高超的管理能力让亚马逊熬过了网络泡沫破灭的寒冬,成为电子商务行业的领导者。
2000年以后,亚马逊通过全球扩张,终端物流中心的搭建,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一步步成长为可以与沃尔玛抗衡的零售巨无霸。
http://news.ikanchai.com/2023/0724/552537.shtml
页:
[1]